让步效应,又称拆屋效应,是一种谈判的策略,在提出要求前,先举出一个较大的请求,在对方拒绝后,提出更小的请求,往往更容易被对方所接受。
鲁迅先生曾于1927 年发表了一篇名为《无声的中国》的演讲中写道:“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鲁迅先生一针见血的描述,让我们了解这样一个原则:可能产生于在面临不希望发生的事时设法采取一些措施避免事情的发生或者开始调整内在的心理矛盾,准备接纳要会发生的事实
在西方经济学中,我们往往把消费行为中产生的这种心理称为“消费者剩余”,消费活动中的砍价就是围绕着消费者剩余的博弈,精准把控消费者心理,满足消费者剩余,使其做出让步,是一些销售常用的手段,这就体现了让步效应。
举个例子,商场中的售货人把一件衣服标价为1000元,等顾客相中并犹豫时马上过来解释:“价格可以商量嘛。”你心里合计,砍半价自己应该不会亏,还价500元。售货员装出亏本的样子,“你再添点,500元卖给你我就亏了。”你再坚持一会并做出走的样子,他马上说:“成交,这亏本卖给你了”。实际上这衣服可能只能卖400元。
在我们日常的社会交往之中,如果出现了与人谈判的场景,不妨利用让步效应,起到转移视线和心理反差的作用,以更好实现自身目的。当然,也需要把握尺度,以免造成对方的不适,使谈判破裂。